忻州代縣,曾經是“家家能釀酒,處處聞酒香”。
如今,黃酒以其綿長的谷香,成為中華酒文化的一支細流。
2022年,代州黃酒入選全省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該縣以“1228”發展戰略為引領,推進“5+1+N”項目建設,強化“十個賦能”,圍繞專業鎮建設,以決戰之勢開好局,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規劃中的雁門山黃酒產業園區(資料圖片)
讓文化成為“鎮”能量源泉
一定是一個契機,讓豐收的黍米成了發酵菌們眷戀的溫床。在工匠們的精心“策劃”下,歷經浸泡、蒸煮、冷卻、加曲、多次發酵等工序,谷物的靈魂匯聚成一杯燦若星河的黃酒,飲一口,留香齒尖,醉在心頭。
在代縣人心中,黃酒的誕生定然是如此浪漫。
如果在楊家將時期,黃酒還是對勇毅的禮贊,那么到清朝末年,街頭的“劉缸坊”則作為“龍頭企業”,引領黃酒產業在這片熱土上發展。歷經手工作坊、鄉鎮企業、國營辦廠、股份制改革等多次變革,代州黃酒由“小散”轉向“大牛”,并在建設省級重點專業鎮的契機下,走上“專精特新”之路。
由待客佳釀成為縣域經濟特色支柱產業,代州黃酒產業緣何能不斷發展壯大?
在代縣的老牌酒廠——山西代縣貴喜酒業有限公司,92歲的高貴喜老人,仍然會抽空到車間進行品控檢查。“父親畢生的營生就是釀酒。到我這一代,依然要將這份使命傳承下去。”
正是使命傳承,催動代州黃酒產業一路向前。
“千年傳承下來的釀造技藝,我們賦予它技術和創新的同時,絕對不能丟掉它背后的歷史積淀和工匠精神。文化,是代州黃酒專業鎮建設的核心;文化自信,是代縣黃酒自信的源頭;歷史傳承,是專業鎮‘鎮’能量永不枯竭的源泉。”代縣縣委書記張生明說。
代州黃酒專業鎮的建設,也是代州歷史文化發掘和保護的過程。代縣以文化賦能專業鎮建設,深挖黃酒歷史文化,講好黃酒起源故事、傳承故事、釀造故事,編創文藝作品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全面提高代州黃酒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也在保護傳統釀造技藝和發展壯大現代產業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用品質鑄就專業鎮生命
“金波曾醉雁門州,端有人間六月秋。”金代詩人趙秉文筆下,一句“人間六月秋”,將一飲而盡卻并無灼熱感的黃酒滋味描寫得惟妙惟肖。
“代州黃酒飲而不燥,源自釀造中最關鍵的一種原料——綠豆。”山西四達酒類飲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全鎖,向記者道出了“六月秋”的秘密。
不是所有的黃酒都叫“代州黃酒”。
“六月秋”,源自代州黃酒嚴格的工藝流程:發酵前的溫度、發酵中的甜度、陳化的天數等,一切都要遵循“老祖宗的規矩”。
“自動化釀酒工藝只是節省了一部分人力,但并不代表標準的降低。”山西雁門山酒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偉說。
品質是黃酒的生命。
代州黃酒專業鎮建設,緊緊圍繞品質賦能、品牌賦能、標準賦能做文章,通過強化企業品質監管,以企業專人負責、部門駐廠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建立黃酒企業“一企一人”駐廠和“批批檢”抽檢制度,把牢產品關;積極編制《代州黃酒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實施方案》,推進“代州黃酒”“代縣黃米”地理標志商標認證、中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認證申報,以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榮譽申報工作,把牢形象關;重點推動2萬畝優質黍米種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企業生產、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把牢管理關。
“專業鎮,是產品有品質、產業有生命、市場有活力。我們要依托專業鎮建設,打造黃酒‘名片’,就必須堅持做最高品質的黃酒。讓高品質產品占領市場,讓龍頭企業有更多‘話語權’,讓專業鎮更有競爭力。”代縣縣長溫安娜說。
讓人才賦予專業鎮活力
代縣目前共有酒類注冊企業30家,黃酒生產企業13家,總設計產能15萬噸。2022年,全縣黃酒企業產值達2億元。
強化支柱產業,高標準建設代州黃酒專業鎮。代縣明確了到2027年實現“黃酒產業總產能達到30萬噸,專業鎮綜合產值突破3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數2萬人,帶動農戶5000戶,人均增收6000元”的目標。
從15萬噸到30萬噸,從2億元到30億元,翻了幾倍的數字,原動力來自哪兒?
一定是人才。
“貴喜黃酒在創新產品上從沒有停下腳步。這幾年我們聘請了很多技術領域的專家,研發了一些低糖酒、果味酒。黃酒釀造,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會開拓創新。”高潤林告訴記者。
老企業用專家協助開發新產品,新企業則依托人才打造優質品牌。
山西雁門關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鵬飛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讓一度在市場上銷聲匿跡的“雁門關”商標,重新被消費者認知、認可、認同。
“品牌建設是漫長的,核心還是人才。比如我們年內要投產的1000噸酒曲生產項目,就需要大量的人才。酒曲是酒的靈魂,人才是品牌的靈魂。”郭鵬飛說。
強化人才賦能,代縣主動同江南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開展酒類專業人才訂單式委培,并鼓勵黃酒企業開展學徒制培訓,為黃酒釀造儲備強大的人才力量。該縣還成立黃酒專業鎮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人才信息目錄庫,推動本土黃酒產業鄉土人才黃酒釀造工、品酒師職稱認定,建成一支適應黃酒專業鎮要求的高質量技能人才隊伍,以人才儲備促進技術攻關,帶動產品創新、產業升級,打造高標準專業鎮。
“我家祖輩都會釀酒”的生活技能,如今已成為一方百姓的致富法寶;名揚一方的美酒佳釀,正在營造多產區、多酒種合作的戰略契機;天然種植優勢哺育的特色農產品,將鍛造出縣域經濟發展和產城融合創新的引擎。
一鎮帶一方,一方促全盤。
借勢專業鎮建設東風,代縣正在策劃一場“酒局”,以酒為媒、用酒作歌,讓一盞金波吹起雁門關的新風,讓更多賓客齊聚代州古城,再端人間“六月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