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山西省地級市,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長城與大同、朔州為鄰,西隔黃河與陜西、內蒙相望,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總面積2.515萬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忻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2個縣,另設有1個風景區 ,即忻府區、原平市和定襄、五臺、代縣、繁峙、寧武、靜樂、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12個縣和五臺山風景區,常住人口317.20萬人。
忻府區,屬于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1954平方公里,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總人口約544682人(2010年)。轄3街道、6鎮、21鄉:南城街道、新建路街道、長征街街道、董村鎮、播明鎮、奇村鎮、三交鎮、莊磨鎮、豆羅鎮、紫巖鄉、西張鄉、東樓鄉、北義井鄉、曹張鄉、高城鄉、秦城鄉、解原鄉、上社鄉、合索鄉、溫村鄉、楊胡鄉、寺坪鄉、后河堡鄉、陽坡鄉、上寺鄉、牛尾莊鄉、傅家莊鄉、下佐鄉、野峪鄉、蘭村鄉。2001,忻府區鄉鎮區劃調整,現轄3個街道、6個鎮、11個鄉:南城街道、長征街街道、新建路街道、播明鎮、奇村鎮、三交鎮、莊磨鎮、豆羅鎮、董村鎮、曹張鄉、高城鄉、秦城鄉、解原鄉、合索鄉、陽坡鄉、蘭村鄉、紫巖鄉、西張鄉、東樓鄉、北義井鄉。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忻府區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樞紐,北同蒲和京原鐵路縱貫南北。是108國道重要的支撐點。
忻府區,民國元年(1912)廢州為忻縣。十九年廢道改由省轄。1950年設忻縣專署、轄忻縣等若干縣, 1958年12月1日忻定縣合并,治所忻州縣,屬晉北專署。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縣屬忻縣地區行署。1983年9月24日撤縣設市、仍屬地區行署。2001年1月撤地設市,原忻州市改為忻府區,隸地級忻州市。區人民政府駐光明東街。
忻州市,1949年設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1958年底,忻縣專區與雁北專區合并為晉北專區。1961年復設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1967年4月成立忻縣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9月改為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忻縣專區改稱忻縣地區,地區駐忻縣。1978年5月,撤銷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設忻縣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忻縣改為忻州市,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1992年9月忻州地區行署成立了忻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989年8月25日成立了五臺縣風景名勝區政府。2000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2001年1月,忻州撤地設市,由省派出機構成為一級地方政府。忻州市(縣級)改稱忻府區。忻州市人民政府駐忻府區長征東街18號。
1954年上半年,忻縣撤銷部分區的建制,建立鄉鎮。1956年4月撤銷所有區的建制,實行鄉鎮制。
1958年秋,各縣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公社的范圍相當于原來的鄉鎮。初期,公社下轄管理區,管理區下轄生產小隊。1961年后,公社下轄生產大隊,生產大隊下轄生產小隊。1984年8月,忻州市撤銷社隊建制,再次實行鄉鎮制,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