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第三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世界旅游聯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舉辦在即,山西日報聯動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河南及山東八省(區)省級黨報,推出系列報道“我家就在黃河邊”,集中展示各省(區)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永和乾坤灣。山西日報記者李兆民攝
生態優先 奏響大河綠色樂章
數千只白鷺聚集運城市平陸黃河濕地。薛俊攝

依黃河而建的臨縣磧口曾是我國北方商貿重鎮,著名的黃河古渡,有“水旱碼頭小都會”之稱。薛俊攝
“幸福水”潤澤新生活。臨縣李家灣村曾是黃河邊上出名的貧困村。生態綠化修復示范工程正式啟動以來,村里綠化荒山2600畝,退耕還林1400畝,還新修了3.7公里田園觀光路。對于村里的變化,護林員杜俊談感慨萬分:“我們村現在建設得越來越好了,村里人種地、開農家樂,日子過得挺幸福。”
今年1—8月,參與評價優良水質斷面46個,同比上升16.6%;黃河流域各縣空氣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右玉、芮城等8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成績亮眼的背后,是為確保黃河安瀾作出的山西貢獻。
產業發展 奏響大河幸福樂章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劉亮亮攝
品牌引領 奏響大河高質量發展樂章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秋汛。呂桂明攝
九萬里河東入海,我家就在黃河邊。在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中,山西正奮楫而進,篤力前行,奏響人水和諧的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欄目索引
相關內容